简单介绍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端到端技术体系:新奥创的起源
署名2021-03-08

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端到端技术体系:新奥创

随着阿里巴巴集团业务的不断扩张,从PC端到APP 端场景越来越多,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发生改变,例如,手机淘宝、手机天猫、飞猪、大麦、口碑、饿了么、盒马,等等。虽然大家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各有各的特点和特色,但是对于交易的诉求大同小异,这些 APP 还要再分为iOSAndroidH5、小程序等不同的平台,都是由不同的开发来提供支持。假设此时需要开发一个适用于全域的营销活动,在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下,势必会同步到各BU的大量团队,并且需要多月累计发版,从而带来巨大的研发成本。

同样,对于手机淘宝交易的客户端团队来讲,几乎所有的电商类业务都希望在手机淘宝这个超级航母上得到支持,但是毕竟人力资源有限,上线机制和先后次序是一个问题,同样业务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试错机会,这些都对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端到端业务技术提出了诉求。

起源:基础链路研发效率的变化

2008 年对淘宝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大淘宝战略、淘宝商城等大事件接踵而至,外部环境上, iPhone3G的发布代表整个通信领域发生了颠覆式的变化。此时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业务需求研发还是以PC为主,遇到紧急需求和Bugfix最快半天可以发布上线。

十年后,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发生很大改变,2018年,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手机淘宝为代表的客户端APP已经成为了消费者下单的主要场景渠道,客户端的订单占比超过9成,这个时候要开发的新需求基本上都是 APP 为主,PC 成了可选项。按照当时的开发模式,大量业务逻辑都内置在客户端,比如,是否可选,是否有弹窗,字体,样式等;业务研发模式由BS变为CS,端侧需求上线需要历经多个版本,迭代周期以月为单位如图

4.png

基础链路研发效率

早在PC时代,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业务人员也曾尝试过基于一些工作来降低多端开发的成本,如

5.tif

基础链路端到端开发模式

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基础链路端到端的开发模式可以分为3个大阶段,4个小阶段,分别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火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

基本属于单纯的前端对接服务端,数据交互的格式自由约定,完全无拘无束。

2)新石器时代

在智能手机兴起后,同样一个需求,PC开发之外还需要同步到APPH5等多个场景,这种情况下很难与每个端都约定一套数据交互格式,那么,应该如何统一各端的交互方式呢?在这个背景下,组件化协议诞生了,将页面划分成一个个的区块,然后在区块的基础上承载组件的复用需求。

3)青铜时代

2016 年前后,原有的组件化协议缺乏一个强制的统一标准,当多个业务团队共建时容易走形,业务逻辑散落在各处。在这种情况下,阿里淘系技术端架构体系奥创平台作为组件化协议的产品化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同时,其作为 MVVM Model-View-ViewModel)的实践,解决了这一复杂的情况。

4)火器时代

2018年,由于基础链路客户端场景没有共建的能力,需求多、单团队排期困难,甚至经常出现战略需求挤占业务排期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即便资源紧张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人力资源投入也存在瓶颈和成本挑战;甚至市场形势突变也会导致大量的突发需求,这对业务的快速响应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奥创应运而生,解决了基础链路需求开发资源的单点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实时性快速迭代业务需求,让业务需求做到想发就发,随时发随时生效,从而帮助业务在风云突变的市场变化中抢得一丝先机。

四个时代都有其必然性,新奥创的诞生将服务端到客户端的业务研发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准